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机关学习专栏 > 学习心得

中国为什么行--读《为什么是中国》有感

来源: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1-07-28 字体:[ ]

最近看完了金一南教授的《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作者用酣畅淋漓的文笔讲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苦难与辉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历史征程。中国为什么行?我想这源于理想信念的坚守、领导核心的有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真理的火种

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一败再败;从晚清到民国,国已不国。当时的中国,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层出不穷,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通通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身处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真理的火种。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想正是在这种信仰的感召下,中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领导的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自强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有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救亡图存,但当时的中国依旧风雨飘摇,难改积贫积弱的状况。历史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地主阶级改革派、还是农民阶级、又或者是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这些领导力量都无法带领当时的中国人民走出黑暗,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唯有诞生于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上的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我想这是由于我党与生俱来的先进性所决定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所造就的。《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有两处细节描述,让我觉得又可气又可悲,在《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在向热河逃跑时,却不忘记喝鹿血,甚至还想带上自己养的一百多只鹿;慈禧太后明明早已意识到了海防对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性,却还是一意孤行斥巨资修建颐和园,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利益决定立场,封建的统治阶级本身的属性就无可避免地导致了这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再看看中国共产党,“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人民群众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我党的为民本色。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言:“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人民”是永恒的主旋律,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正是因为有了毫不利己、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征程上才有了主心骨。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还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都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引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伟大的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古往今来,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火红的建设年代,是人民用双手和汗水创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代在不断前进,人民始终是我党的力量源泉。从科技创新的前沿到戍边卫国的前线,从疫情防控的战场到脱贫攻坚的现场,无数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甘于奉献。他们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技工作者,是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甘洒青春热血的戍边战士,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守护生命而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是无数爱岗敬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人民群众不仅是我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披荆斩棘,已走过了千山万水,但我们仍需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